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23 00:01:10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數(shù)學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7~50頁“生活中的比”。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
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
1、比的意義。
2、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種快樂! 當你困惑時,你已在思考了;當你在思考時,你已在悄悄成長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頁圖示
1、出示47頁1(1)情境圖。教材提供了4名同學的比賽情況,這里4名同學的比賽場數(shù)是一樣的,都是各賽8場。
學生小組討論:由于比賽場數(shù)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2、出示47頁1(2)情境圖。教材提供了小強和小林兩人進行的四次練習的結果,每次比賽場數(shù)不同,獲勝的場數(shù)也不同。
你是怎樣想的?與同伴說一說?
(二)出示48頁圖示(2)
教材向學生提供了馬拉松選手賽跑的路程和時間的數(shù)據(jù),以及某人騎車的路程和時間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體會到比較誰的速度快,實際上就是要算出路程與時間的比,看哪個比值大。
(三)出示48頁圖示(3)
教材向學生分別提供了三個水果攤位出售蘋果的價錢的情況,使學生體會到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要算出總價與數(shù)量的比,看哪個比值小。
。ㄋ模┏鍪49頁圖示
1、將圖A的長和寬都擴大為原來的3倍,得到圖B;
2、將圖A的長擴大為原來的1.5倍,寬擴大為原來的4倍,得到圖C;
3、將圖A的長縮小為原來的1/2,寬擴大為原來的2倍,得到圖D;
4、將圖A的長和寬都縮小為原來的1/2,得到圖E。
二、認一認
1、介紹比的讀法和寫法。
2、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
三、想一想
比與除法、分數(shù)有什么關系?
三、說一說
1、呈現(xiàn)生活中的“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是廣泛存在的。
2、計算比值。
四、練一練
把前面有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寫成比。
五、全課小結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稱以及求比值。
3、比與除法、分數(shù)有什么關系?
六、【板書】
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shù)的比。
如:6÷4寫作6:4,讀作6比4。
6:4=6÷4=1.5
6是這個比的前項,4是這個比的后項,1.5是6:4的比值。
比與除法、分數(shù)有什么關系?
通過討論,為后面學習“比”的知識作鋪墊
學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師組織學生說一說、寫一寫。再由學生說說求比值的方法。
學生對比的概念的認識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稱的了解,會求比值等。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他們的關系,并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探究后回答。
對比的有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了系列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這一系列情境也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