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 蟈
來源:奧數(shù)網 文章作者:張巍 2009-11-19 14:16:15

為了觀察蟈蟈的生活習性,我捉來了一只蟈蟈,養(yǎng)在小竹籠子里。這只蟈蟈很大,有一寸多長。它的腹部是嫩綠色的,長著四條小腿,兩條大腿,背部和四片翅膀是翠綠色的,頭上有硬殼,長著兩根又長又細的觸角,下額向前突出,長著兩顆彎向中間的褐色大牙。
蟈蟈開始很怕我,見我走近了,立刻退到籠子后邊,用觸須沖著我擺動,張開大牙,緊盯著我,后腿向里收著,顯得很緊張。過了一會兒,看我沒有傷害它的意思,便在小竹籠里慢慢散起步來,但還不時停下步子,看看我。
蟈蟈吃東西并不挑剔,各種蔬菜水果它都吃。我喂它一塊黃瓜,剛放進去,它猛地向后一跳,瞪起眼睛,觸須來回擺動著。過了一會兒,向前爬了爬,用觸角碰碰黃瓜,又用大牙碰了碰,然后抬起頭來看看我,才試探著咬了一小口,在嘴里嚼著,咽下去了。可它還想吃,便顧不得看我了,就大口大口地啃起來了。
一次,我守著蟈蟈籠子玩一只蝗蟲,蟈蟈看見了,立刻跑到籠子邊上,使勁兒地看。那蝗蟲一蹬后腿,啪,由我手里掙脫出來,跳出了小竹籠里。蟈蟈猛地一撲,死死咬住了蝗蟲的腦袋;认x緊蹬后腿,拼命掙扎,蟈蟈一口咬住,死不松口,蝗蟲終于斷了氣。蟈蟈先咬下蝗蟲的頭大口大口吃著;吃完了,再吃蝗蟲的胸部、腹部。啊,我光知道蟈蟈愛吃蔬菜,卻萬萬想不到它還能吃昆蟲!不一會兒,整只蝗蟲都進到它肚子里了,連一小片翅膀都沒留下。為了驗證它真的能吃昆蟲,我第二天逮了一只蜻蜓塞進小竹籠子里,居然又被它吃了個一干二凈。
蟈蟈吃飽了,就用嘴舔舔觸須,呆在一旁動也不動,偶爾也心滿意足地散散步。高興極了,便叫一陣,那聲音很悅耳。但它叫不是用嘴,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動。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蟈蟈的顏色由嫩綠變成深綠了,又漸漸變成了褐色。它吃的也少了,叫的聲音也有些嘶啞了。最后,這個可愛的小東西終于伴著秋風,離開了我。
【簡評】
這是一篇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
所謂“狀物”,就是把一件事物真實、細致、準確地描繪出來,使人感到形象逼真。要把事物描寫得生動具體,首先要注意觀察,而觀察既要細致,又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因為,只有抓住了特點,觀察才能準確,寫起來才能逼真。
觀察動物一般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入手,一是它的外形,一是它的習性。張巍同學就是從這兩個方面對蟈蟈進行細致觀察的。文章第一段寫蟈蟈的外形,筆墨簡煉,準確具體。全文側重于寫蟈蟈吃東西,其神態(tài)、動物乃至于心理(擬人寫法)都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使人如見其物,如臨其境。特別是寫蟈蟈吃蝗蟲的過程,寫得很有滋味,很有兒童情趣,讀起來自然也很有滋味,很有情趣。蟈蟈的叫聲悅耳動聽,“但它叫不是用嘴,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動。”這一句看似閑筆,其實不然,從中可以看出小作者不但觀察細致入微,還很講究科學知識的準確性,看來,小作者對蟈蟈確有“研究”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