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六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10-05-20 16:50:23
有些詞語,我們經(jīng)常使用,卻往往不明白它們的由來。其實,這些詞語常常包含著十分有趣的故事。
1. 斷腸
形容悲傷到極點多用斷腸、腸斷、肝腸寸斷。傳說東晉時有個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峽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著船走了數(shù)百里還不肯離去,后來跳到了船上,氣絕而死。剖開它的肚子,只見腸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改持来说惹榫昂螅瑑(nèi)心十分不忍,命令把這個手下人革取不用。從此,形容悲痛到極點就用腸斷或者斷腸了。
2. 倒霉
為什么說做事不順利,或者遇到不吉利的情況,就叫“倒霉”呢?原來封建時代讀書人要做官,都要參加科舉考試。明朝時,考試錄取很難,如果錄取了,就在門前立旗桿一根;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桿倒下拿走,稱為“倒楣”。“楣”本是門上的橫木,這里指高桿。“楣”與“霉”讀音相近,江浙一帶的人就把遇事運氣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霉”了。
3.碧血
“碧血”和“丹心”常常連在一起,例如“甘灑碧血獻丹心”,是對為國為民而死的稱頌,“碧血”也就是為正義事業(yè)而流的鮮血了。
為什么稱“碧血”而不叫其他什么血呢?原來有個出典:春秋時有個叫萇(cháng)弘的人,在諸侯內(nèi)亂中被放歸蜀地,后被剖腹而死。當?shù)厝吮凰恼龤馑袆,用盒子藏起他的血,三年以后血化成碧玉,這才用“碧血”指稱為正義而流的鮮血的。
4.春暉
春暉,指春天的陽光。為什么用春暉比喻慈母的愛子之情呢?
原來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的詩,寫的是慈母一針針一線線辛苦縫紉,制成衣服,讓兒子穿上遠離家鄉(xiāng)。明晨就要遠行了,母親深夜還在密密縫綴,唯恐衣服不結(jié)實,怕久久在外的兒子經(jīng)不起穿著。兒女對母親的心意只像寸草那樣柔弱,而母親的恩情卻像春天的陽光那樣溫暖,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后來,人們就用“春暉”比喻母親的恩情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