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春秋繁露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9-02 21:00:33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春秋繁露
《春秋》之所治,人與我也。所以治人與我者,仁與義也。以仁安人,以義正我。仁之于人,義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眾人不察,乃反以仁寬己,而以義設人,逆其理,鮮不亂矣。莫欲亂,而大抵常亂,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義之所在也。是故《春秋》為仁義法,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雖能正人,弗為義;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為仁。
仁者,愛人也。昔者晉靈公殺庖廚以善飲食,非不厚自愛也,然而不得為淑人者,不愛人也。不愛,奚足謂仁?兵已加焉,乃往救之,則《春秋》弗美。未至,豫備之,則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夫救早而先之,則害無由起,而天下無害矣。觀物之動而先覺其萌,絕亂塞害于將然而未形之時,《春秋》之志也。其至明矣。是以知明先,而仁厚遠。故王者愛及四夷,霸者愛及諸侯,安者愛及封內,危者愛及旁側,亡者愛及獨身。獨身者,雖立天子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無臣民之用矣。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故曰:仁者愛人,不在愛我,此其法也。
義者,非謂正人,謂正我也。雖有亂世枉上,莫不欲正人。奚謂義?昔者楚靈王討陳蔡之賊,非不能正人也,而《春秋》弗與,不得為義者,以其身不正也。潞子【1】之于諸侯,無所能正,《春秋》謂之有義,以其身正也。故曰:義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
。愛在人,謂之仁;義在我,謂之義。君子求仁義之別,然后辨乎內外之分。是故內治反理以正身,據禮以勸福;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眾。《春秋》刺上之過,而矜下之苦。以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此之謂也。故求諸己,謂之厚;求諸人,謂之薄。自責以備,謂之明;責人以備,謂之惑。是故以自治之法治人,是居上不寬也;以治人之法自治,是為禮不敬也。居上不寬,則傷厚而民弗親;為禮不敬,則傷行而民弗尊。弗親則弗信,弗尊則弗敬。仁義之處可無論乎?雖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雖有圣人之至道,弗論,不知其義也。
。ㄈ〔挠诙偈妗洞呵锓甭丁罚
注釋:
【1】潞子:小部落的首領。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以義設人 設:陷害
B.然而不得為淑人者 淑:善良
C.則《春秋》弗美 美:稱贊
D.觀物之動而先覺其萌 萌:萌芽
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 所以治人與我者 B.乃往救之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乃不知有漢
C. 其至明矣 D.莫之亡而自亡也
至若春和景明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10.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逆其理,鮮不亂矣
違背了這個道理,少有不混亂的
B.以暗于人我之分
以致于隱藏起別人和自我的分歧
C.絕亂塞害于將然而未形之時
把禍亂消滅在將要發(fā)生而沒有成形的時候
D.是故內治反理以正身
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據道理來端正自身
11.下列補寫在文中波浪線處的句子,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A.故曰:以仁安人
B.此則人與我也
C.是義與仁殊
D.故曰:義,我也
12.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佟洞呵铩反躺现^,而矜下之苦。
、谧载熞詡洌^之明;責人以備,謂之惑。
13.下面語段中,孝文皇帝的行為是如何體現仁義的?請結合本文的“仁義觀”,簡要分析。(6分)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身衣弋綈【1】,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和親后,匈奴背約入盜,帝令邊備守,不發(fā)兵深入,恐煩百姓。
。ㄈ〔挠凇稘h書·文帝紀》)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